战舰被摧毁是无尽的拉格朗日中常见的战斗结果,但合理的应对策略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当舰船在战斗中被摧毁时,有概率触发紧急避险机制,触发该机制的船只会在战斗结束后以曲率航行方式自动返回主基地维修。这种机制为玩家保留了部分战斗力量,避免完全损失高价值舰船。理解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认识到系统对战斗损耗的补偿逻辑,而非单纯视为随机事件。
战舰被毁后的首要操作是检查舰队编组状态并补充战损单位。由于舰船站位由蓝图中的舰船定位决定而非手动调整,重建舰队时需要特别注意不同类型舰船的定位差异。前排通常由装甲型舰船承担伤害,中排为均衡型,后排则是输出主力。合理的编组能有效减少未来战斗中的战损率,特别是在对抗高等级NPC舰队时,混编肉盾型战舰能显著提升生存能力。
战报分析是处理战舰被毁情况的关键环节。通过详细阅读战报中的伤害构成、攻击序列和维修数据,可以准确判断舰船被毁原因。重点关注敌方舰载机和护航艇对后排的输出情况,以及己方防空火力的有效性。若发现特定类型舰船频繁被毁,可能需要调整技术值加点策略,例如为输出舰增加闪避或为前排强化护甲。技术值的分配需结合舰船定位和实战表现动态调整。
资源管理层面,被毁战舰的残骸可通过拆除回收珍贵资源。拆除操作在指挥部舰船界面进行,能获得舰船设计图和模组等战略物资。与直接出售不同,拆除提供的资源更有利于长期发展,特别是对稀有度较高的舰船。同时需平衡工程船与战斗船的建造比例,优先保证资源采集效率,为舰队重建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采矿作业应侧重晶体资源,这是前期最紧缺的战略物资。
在攻击高等级目标前,可派遣炮灰舰队吸引火力,或使用封锁指令创造单挑局面降低战损。基地建设方面,保持前线基地的防御工事升级,确保受损舰船能获得及时维修。科研方向应优先发展维修无人机技术,提升舰队持续作战能力。这些系统性措施能从根本上减少战舰被毁的概率,维持舰队的长期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