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船的淘汰与更新是资源采集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游戏进程推进,小型工程船逐渐无法满足中后期资源需求,需要系统性地将其替换为中型或大型工程船。淘汰过程需兼顾资源储备、蓝图研究进度及舰队指挥值分配,优先保留已强化开采速度与仓储容量的高级工程船,同时逐步停产低效的小型工程舰。
工程船的淘汰并非简单销毁,而是通过资源回收实现平稳过渡。玩家可在船坞界面将闲置的小型工程船拆解为金属和晶体,这些资源可用于生产更高级的工程船。中型工程船的采集效率通常是小型的两倍以上,大型工程船则具备更显著的效率优势。在替换过程中,建议保持1-2艘小型工程船作为过渡,避免出现资源采集真空期,同时注意工程舰与运输舰的混编策略能有效提升单次采集量。
优先点满中级工程船的开采速度、曲率速度和仓储技能,这些强化能直接提升采集效率。当大型工程船蓝图解锁后,应集中资源进行技术值投入,其基础属性优势配合技能强化可实现质的飞跃。不同类型的工程船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高级工程船不仅基础采集速率更高,其技能加成幅度也更为显著。
实际操作中需注意计划圈的优化布局。高级工程船因单舰采集能力更强,可减少计划圈占用数量,使玩家能腾出更多计划值用于军事行动。矿区选择上建议优先对接高等级资源点,大型工程船在六级以上矿区的效率优势会体现得更为明显。同时需关注同盟采矿平台的加成效果,合理规划矿区共享方案。
淘汰过程中要动态调整资源分配比例。金属炼化工厂和小型综合工厂建议升至8级以保证基础产出,配合工程船更新形成资源良性循环。特别注意前哨指挥中心的建设需求会消耗大量金属,需提前储备资源避免影响基地升级进度。最终目标是建立以大型工程船为主、中型为辅的采集体系,实现资源采集效率的最大化。
工程船更新完成后,建议保留部分中型工程船作为机动力量。在某些需要快速采集低等级资源或分散采矿的场景中,中型工程船仍具备独特优势。整套更新流程需持续观察资源波动情况,通过拆解、建造、研究的循环操作,最终实现采集舰队的最优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