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舰队阵型并不是通过手动拖拽或直接调整站位实现的,而是需要咱们理解舰船类型与系统自动编队逻辑的关系。战斗时,舰队会根据舰船的定位自动分为前、中、后排,比如护卫舰和驱逐舰通常会被系统安排在前排吸收伤害,而巡洋舰和航母则默认居中或靠后输出。想要改变阵型,本质上是通过调整舰队中不同定位舰船的组合比例,间接影响整体站位分布。比如多带几艘高防御的护卫舰,系统会自动把它们顶到前排当肉盾。
虽然不能手动调位置,但咱们可以通过蓝图研究和战术搭配来优化阵型效果。每艘舰船的定位是固定的,比如澄海级属于前排重型护卫舰,雷利亚特则是中排输出型。在编组舰队时,记得先看舰船详情页的定位说明,合理搭配前后排比例。如果发现前排扛不住,就多研究护卫舰的装甲科技;如果后排输出不足,优先升级巡洋舰的火力模块。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比硬凑高战力舰船更有效。
战斗中阵型的实际表现还和敌我双方配置有关。系统会自动让舰队优先攻击敌方前排,所以咱们的阵型核心思路就是保护后排,消耗对手。比如遇到敌方高爆发阵容时,可以临时调整舰队,带上更多带防空或护盾的舰船,系统会自然形成防御型站位。撤退功能也能用来重置不利阵型,解散后重新编组再返回战场,相当于一次战术调整。
这游戏更注重舰船养成和策略搭配,阵型只是战斗表现的一环。平时多关注工程舰采集效率,保证资源供给,才能稳定提升舰队实力。遇到打不过的关卡时,与其反复调整阵型,不如回头检查舰船等级、武器改装是否到位。毕竟再好的站位,也比不过实打实的火力碾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