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自动种地需要满足三个核心条件:开垦可种植的耕地、提供食物和种子给农民、确保农民有足够的工作动力。首先使用锄头将土地变为可耕种状态,这是基础步骤。接着找到职业为农民的村民(穿棕色长袍),给予面包或小麦种子等食物资源。当农民背包中有种子且温饱需求被满足后,会自动在附近耕地播种和收割。这一机制利用了村民的AI行为逻辑,无需复杂指令即可实现半自动化农业。
实现高效农田管理需注意耕地布局与水源分配。静态水源是维持耕地湿润的关键,通常需在农田中心预留一格放置水源方块。耕地范围建议控制在9x9方格内,中间水源可覆盖周围所有地块。若需扩大规模,可复制相同单元并用水流或漏斗连接收割区域。农民会优先处理距离最近的耕地,因此将村民固定在工作区域附近能提升效率。部分设计会利用堆肥桶将无业村民转化为农民职业,再通过封闭空间限制其活动范围。
收割环节可通过红石机械进一步自动化。当作物成熟时,利用活塞推动水流冲刷农田,使作物集中到漏斗收集点。红石时钟电路可定时触发收割装置,配合漏斗矿车沿轨道收集掉落物。村民在背包满载时会尝试将多余作物分享给其他村民,若接收方无法获取,作物将掉落地面被漏斗捕获。此设计需确保农民背包中始终保留种子,避免其捡走成熟作物影响自动化流程。
运输与繁殖村民是规模化农业的前提。用矿车和铁轨可长距离运输村民,地狱传送门能压缩运输路径。繁殖村民需提供足够床位和工作站点,堆肥桶作为农民职业的绑定方块应提前放置。新建农田需与村庄保持足够距离,防止村民优先处理村庄原有耕地。封闭式农场需注意照明和防护,避免敌对生物干扰村民活动。